【校友专访】陈丽妃:伯克利之后…六边形战士音乐人是如何养成的?

Part01.

独一无二的“她”

    陈丽妃,全能唱作人,音乐制作人,伯克利⾳乐学院纽约校区理学硕⼠,北京外国语⼤学⽂学学⼠/专业跳级硕⼠,词曲编录混多功能音乐工程师。
 

    曾与Dave Kutch(格莱美得主),Stephen Weber(艾美奖得主),Will Wells(奥斯卡提名),Mary Bragg, Stella Key, Shakthisree Gopalan, llan Bell等艺术家合作。

从自己动手打木工做声学装修,到独立包揽词曲唱编录混视觉;从论文研究非遗传承美学接受,到纽约汇集一线大咖实验国风…“新声代鬼马精灵”陈丽妃首张专辑《女己》由环球音乐Republic唱片发行上线,这张新中式专辑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有趣故事?

 

    陈丽妃与艾美奖得主Stephen Weber联合制作歌曲
向前走,陈丽妃 - 女己


Part02.

音乐风格 

    陈丽妃从小学习古典钢琴和长笛,培养了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,后涉足流行、摇滚、电子等领域,并在高中组建了自己的乐队。

    北外读书期间,她关注到中国传统艺术正面临失传断代,开始深入研究传统文化,创立了国家级非遗传承创新项目,宣传中国传统文化,并论文探讨了中国戏曲在国际传播中的美学接受。

    在伯克利NYC硕士阶段,陈丽妃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科技、各类风格相结合,与各国艺术家合作,大胆的创新实验,挖掘文化内涵,探索音乐新的可能性,创作出诸多独特又天马行空的作品。

如她所说,可以将她的音乐风格描述为“新中式”,融合了古今中西的音乐和文化,创造出先锋前卫、没有边界、灵动多彩的新世界。

 

 

    听话!,陈丽妃;Kayee - 女己

 

 

Part03.

关于《女己》

 

    “丽妃,能告诉我们这张专辑的名字以及它的主题是什么吗?“

 

    专辑名《女己》是陈丽妃的“妃”字拆分。取这个名字是因为,我从小对“丽妃”这个名字耿耿于怀,觉得按咱们的历史,“丽妃”有极强的附属含义。长大以后,我发现名字的意义可以是我自己赋予的。“妃”可以成为“女己”,即“女性自己”,这是对自我的解构,也是更现代的解读。专辑的英文名字是Life is beautiful,也是Lifei’s beautiful。Life is beautiful(生活是美好的)。我从中学开始做音乐,有时会比较emo,有时会比较激进。但随着自己的经历和成长,我进入到学习爱与被爱的议题中,感受生活是非常美好的,这也是这张专辑的故事线。而Lifei’s beautiful(丽妃是美好的),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可,讲述我越来越自信、自洽,找到自我平衡的状态,也是这张专辑的主题。

 

    “在这张专辑的创作过程中,你是否有一些特别的灵感来源或故事背后的情感驱动?”

我特别的灵感来源是妈妈。为了我的学业和成长,她曾经牺牲了自己的事业。我高中的时候,就鼓励妈妈重新复出,回到职场,过她自己喜欢的生活,而不要太过的考虑我。她的行业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,人们常有刻板印象,但她不会畏惧别人保守的目光,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榜样,专辑最后一首歌《花》就是以她为灵感,同时也是看到了身边千千万万女孩子的生活和经历,写出来的一首歌。希望大家都勇敢地做自己!

 

    “在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,你是否遇到了一些挑战?”

    这张专辑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挺多的。比如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探索,完全是新的尝试。创作制作上,用了琵琶、古琴、洞箫、二胡、扬琴、胡笳(冒顿潮尔)、马头琴等民乐,有的通电赋能,有的创造了新的演奏法,有的用效果器对采样解构重组。声乐上,汲取了门巴族老调、蒙古族长调呼麦、苗族民歌等民歌和唱法,也尝试了人声乐器化,构思新唱法,玩jam(即兴);在曲风上,融合了Techno, Glitch, House, Synth-pop, Alternative Rock等等流派,互相交织。这张专辑里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的解构和解读,不仅是由我这个中国人来做的,更有各国艺术家用他们的文化和理解,跟我一起完成的新鲜的、更现代、更国际化的解读。

    混音对我也是非常大的挑战。我先自学了声学知识,去建材市场拉木材、采购原料,在家里做木工,制作低频陷阱和装置,在家里搭建了录音棚混音棚。按照我和合作艺术家一起做出的producer's mixing,再自己独立做最终版本的混音。这是我第一次做正式发行的混音,心里非常忐忑。我做完之后,王磊老师在他的棚里和我一起都过了一遍。他一直给我鼓励,让我学习到很多新知识,对混音的概念和架构也有了更新。这些对我的成长和历练非常多。

    还有一大挑战是,发行专辑使我的“热爱”变成“事业”,我的角色也相应产生了变化:从内容创作者到事业经营者。这个过程中,需要我不断汲取新知识、新认知,并转换不同的视角和思维逻辑去看待同样的事物,但这给了我非常多的成长和启发。同时,作为独立音乐人,也要学习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,做自己的法务;也要学习平面设计、歌词mv视觉制作,做自己的运营等等。总之,成为六边形战士的过程很累很困,但也很有意思、收获满满。

 

第一性,陈丽妃 - 女己

 

    “在音乐方面,有哪些音乐人或艺术家是你的灵感来源或榜样?”

    我很爱Ariana Grande和Beyoncé,但我自己做的和我爱听的音乐差别非常大。基本上所有我听到的、喜欢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都是我的灵感来源。这张专辑也是,融合了各种各样的风格,从传统到现代,从东方到西方。我认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,包括曲风,都可以互相融合,再创造出新的火花。

 

    “在你的音乐生涯中,有哪些里程碑或者特别的时刻对你影响深远?”

    我在创作音乐、在犹豫要不要及怎样去做音乐的每一个时刻,都对我非常特殊,也是由这些时刻汇成了我的整个音乐道路。

    里程碑的时刻,应该是自己DIY申请上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纽约硕士校区。我在读硕士前不是音乐专业的,所以这张录取信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认可,也是对我十多年坚持的回馈吧!

    此外,上和弦也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,非常感谢上和弦!因为从小家里不允许我做音乐,所以总会说我唱歌写歌很难听,所以之前我对自己的音乐非常不自信。来上和弦以后,王志诚校长、毕克老师都不停地鼓励我、支持我,让我慢慢对自己有了信心。而真正去到纽约后,我是伯克利NYC的第一届,全校只有70多个学生,组成了一个小社群,充满了爱和支持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我找到了一个很自恰、自我满意的状态,让我不仅对自己的音乐有了自信,对自己这个人也更加自信。


    “对于你来说,音乐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式,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”

    我初中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写首歌当写日记。后来,我发现可以在创作的时候去感受、反思、回望这件事,是对自我的解构,也是对思考的表达。平时我不希望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别人,就会通过音乐创作把脑子里的小剧场写出来,晚上这样写完也能立马睡着。

    在我的生活中,大自然和小动物们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。自然是有律动的,我作为人是有律动的,音乐也是有律动的。我觉得音乐是我在找寻我和自然之间律动平衡的一种方式,能够让我去找到我和自然中间的一个共频。

全能唱作人陈丽妃的音乐学习之旅,具备音乐、文学、声学装修等多重才能,创作首张专辑《女己》突显新中式风格。专辑名源于她的名字解构,代表现代女性认知。她将音乐视为情感表达和自我平衡方式,寻求与自然律动的共频。